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

馬來西亞2012年11月出口數據


電器電子劲揚出口成長3.3%超預期




(吉隆坡9日訊)由於電器及電子產品及石油產品出口增長轉強支撐,使大馬2012年11月份出口出現反彈,按年增長3.3%至586億7千萬令吉,超越市場較早時預測的2.3%。
11月進口增4.3%至494億
大馬統計局文告指出,去年11月份的進口則增長4.3%,至493億9千萬令吉,使大馬貿易總額增長3.7%,至1千零80億6千萬令吉。
較早時,《彭博社》向16名經濟學家調查顯示,預料大馬去年11月份出口增長率為2.3%。
今年經濟成長料逾5%
經濟學家白文春認為,大馬2012年首11個月的出口趨勢起伏不定,惟大馬經濟成長獲得內需支撐與推動,預料去年及今年的經濟成長,仍可達到5%以上水平。
去年11月增長,主要與東盟國家貿易有增無減,增長20億6千萬令吉,中國增長17億9千萬令吉,及印度則增長16億令吉。
大馬去年11月製造產品出口達到393億6千萬令吉,佔總出口額的67.1%,按年則增加5.2%,主要是運輸器材,光學及科學器材,以及電器及電子產品等領域的出口走高所致。
提煉石油產品出口增長32.8%,使礦物領域出口增長2.2%至117億2千萬令吉。
同期間,農業產品出口則下跌6.6%至69億9千萬令吉,主要受到樹膠及棕油出口較低的影響。
主要出口產品方面,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達187億4千萬令吉(占總出口31.9%),棕油及相關產品出口達50億4千萬令吉(佔8.6%),液化天然氣為43億9千萬令吉(佔7.5%),提煉石油產品則為41億4千萬令吉(佔7.1%),及化學及化學產品則為38億1千2千萬令吉(佔6.5%)。
中為最大出口市場
去年11月,東盟、中國及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。大馬出口到東盟市場達152億2千萬令吉(占總出口額的25.9%),增長7.8%,主要是製造業產品及礦物出口增長推高。
在東盟市場出口,新加坡增長1.0%至73億5千萬令吉,泰國則增長16.7%至30億4千萬令吉,印尼增長41.0%至25億3千萬令吉,越南增長24.5%至9億6千620萬令吉。
中國為大馬去年11月份的最大出口市場,按年增長5.4%至77億3千萬令吉,主要出口產品,包括製造業產品,特別是化學及化學產品及樹膠產品、電器及電子產品,提煉石油產品、棕油、機械、器材及零件,以及液化天然氣等。
美回升
日歐仍疲
大馬出口至美國市場,按年增長11%至49億6千萬令吉,並取得連續7個月的增長。不過,出口至日本市場則下跌16.2%至63億5千萬令吉,以及出口至歐盟則下跌11.3%至50億7千萬令吉。
中介品進口跌7.2%
在進口領域方面,大馬去年11月份的3大主要進口,包括中介產品下跌7.2%至281億1千萬令吉(佔總進口56.9%),資本財貨進口則增長23%至91億8千萬令吉(佔總出口的18.6%),以及消費貨品進口則增長4.8%至39億4千萬令吉,或佔總進口額的8%。
11月份主要進口產品,包括電器及電子產品達141億5千萬令吉(佔總進口28.6%),微跌3.5%,交通運輸器材則增長57.9%至44億1千萬令吉(佔8.9%),及化學及化學產品增長6.3%至42億9千萬令吉(佔8.7%)。
大馬向東盟進口為136億8千萬令吉,佔總進口額27.7%。
首11月出口僅增1.3%
大馬去年首11個月的貿易總額增長3.9%,至1.204兆令吉(1萬2千零40億令吉),出口則增長1.3%至6千454億6千萬令吉,及進口增長7.1%至5千583億4千萬令吉,使貿易盈餘達871億3千萬令吉。
大馬首11個月的5大貿易伙伴,分別為東盟增長8.7%至3千288億令吉,中國增長9%至1千653億2千萬令吉,日本微增0.3%至1千341億8千萬令吉,歐盟下跌1%至1千175億5千萬令吉,及美國下跌2.6%至1千零12億2千萬令吉。
同期間,大馬製造業產品出口微增0.7%至4千328萬8千萬令吉,佔總出口的67.1%。礦物出口增長13.9%,或是161億4千萬令吉至1千325億7千萬令吉。
農業產品則萎縮14.2%,或是122億6千萬令吉至742億6千萬令吉,主要是棕油及原樹膠出口,分別下跌12.2%及42.8%所致。
大馬去年首11個月進口增加7.1%至5千583億4千萬令吉,包括半製成品達3千437億7千萬令吉,佔總進口的61.6%,資本財貨則為881億2千萬令吉(佔總進口15.8%),以及消費貨品進口則達417億5千萬令吉(佔總額7.5%)。
經濟學家:外圍拖累
出口仍低迷
興業研究首席經濟學家白文春指出,大馬去年11月份的貿易成長數據仍然相當疲弱,特別是在過去數個月的數據參差不齊,包括去年10月數據仍呈萎縮。
這主要是受到外圍經濟低迷拖累,特別是歐盟市場減少開支,並持續落在經濟蕭條窘境,使大馬出口成長落入低迷水平。
白文春認為,大馬經濟主要靠內需推動,包括獲得政府推出的經濟轉型計劃的挹注,預料去年第四季經濟成長仍可達到5%以上水平。
目前為止,該行對2013年大馬經濟成長預測,仍然保持在5.2%,預料2014年的表現將進一步改善。(星洲日報/財經)

啟示:隨著東盟經濟體的確立,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,可以從文中發現帶動成長分別是東盟出口增長8.7%至3千288億令吉,中國增長9%至1千653億2千萬令吉

頂級手套


顶级手套今年稳定成长



(吉隆坡8日讯)在树胶价格和令吉兑美元匯率持稳之下,顶级手套(TOPGLOV,7113,主板工业股)预计今年会有较稳定的成长,並专注达到全球手套市场30%市占率的目標。

相较2012年波动格局,顶级手套董事主席丹斯里林伟才认为,今年的树胶价格和匯率走势將趋向稳定,有利於该集团成长。

林伟才在匯报会上指出:「在保健领域持续成长下,预计2013年的手套销量可取得10%至15%成长。」

另外,顶级手套將在年內进行3项扩展计划,包括在万津和怡保工厂的第二阶段扩展计划,分別有16条生產线,年產能达15亿只手套,预计將各別在今年4月和8月竣工。

而位於巴生的新工厂共有20条生產线,年產量为18亿只,相信將在今年6月完成。因此,该集团在今年8月份的手套年產量,预计將从403亿只,增至451亿只。

顶级手套旗下生產线的使用率达75%,接近当年H1N1时期的高峰產量,因此有意提升使用率。同时,顶级手套於2012年专注投资在自动化和电脑化生產,相信今年中可將生產线全面自动化。

额外成本转嫁客户

最低薪金制於今年1月1日开始生效,对於此项政策的影响,林伟才认为,生產成本的提升,顶级手套可將溢价转嫁客户,减少对净利的影响。预计手套的平均售价或上调3%至5%,但取决於手套种类。

此外,顶级手套的上游业务方面,在印尼已收购3万零772公顷土地进行树胶种植。种植业务预计將在今年10月进行第一阶段种植,在2020年开始收割。整个种植过程耗时8年,全面发展期相信约为14年,期间的投资成本估计达4亿5000万令吉,预计在第10年取得正面现金流。

顶级手套的主要出口国分別在欧洲、北美洲、拉美洲、亚洲以及其他国家。中国市场方面,该集团將业务重新调整,並在早前撤换主要管理层,希望注入新血后可提振中国的业务表现。

大马手套业出口数据,顶级手套占其中的40%至50%。但在竞爭日益剧增的环境下,该集团將通过保持產品素质,提升销量以降低成本作为其长期策略。

针对天然气供应协议事件,顶级手套透露暂不会调整收费,直到今年7月。

不过对於实际涨幅,则取决於国际价格的波动。再加上天然气价格不会突然大幅攀涨,相信可將成本溢价转嫁客户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
最低新薪制令成本增50%‧頂級手套漲價和自動化減衝擊

(吉隆坡8日訊)頂級手套(TOPGLOV,7113,主板工業產品組)在今年一月實施的最低薪金制下導致員工成本增加50%,惟透過調高膠手套產品價格達5%及透過長遠自動化作業後,可望減緩衝擊。
頂級手套主席丹斯里林偉才說,該集團已經採取轉嫁成本與透過生產自動化措施,試圖減緩衝擊。
他說,所有大馬公司相信受此措施衝擊,但中國、泰國與印尼等國過去5年都在調薪,稍滯後的大馬調漲幅度沒有那麼大。
他今日在股東大會前披露,透過生產自動化措施目前已完成15%,希望明年中可完成全面自動化。
董事經理李金謀也說,中國不斷調薪後,目前中國必需品也不廉宜,在集團調漲膠手套產品價格3%至5%後,市場仍可接受。
有關調漲是從每千個平均手套價為27美元的基礎上,調漲3%至5%(即1美元至1.50美元)。
採取高產量
低賺益模式經營
林偉才說,未來市場競爭劇烈,集團採取高產量低賺益模式經營,因而具競爭性的產能與效益至為關鍵,生產自動化是提高產能與效益長遠之計。
他說,目前頂級手套在馬市佔率達40至50%,隨著需求增,以往每年擴建工廠由2間增至目前每年3間,放眼由目前全球市佔的25%,增至2015年的30%,會透過延聘更多人才協助完成大計。
中日印度市場重要
李金謀說,亞洲的中國、日本與印度仍是未來具吸引力的市場,尤其是日本需求的潔淨室手套,賺益更高;正在探討如何擴大中國市場,已在印度南部開發市場,將深入北印度市場,中東客戶不斷增長,非洲在保健醒覺後,市場前景佳。
頂級手套集團過去12財政年平均稅後賺益為9.2%,2012財政年為8.9%;未來兩個財政年的實際稅率料介於18%至20%。
執行董事林將源說,集團的產能使用率目前平均為75%,在A型流感(H1N1)肆虐時,基於手套需求增,產能甚至達80%。
他說,集團投入4億5千萬令吉在印尼蘇門答臘3萬公頃地種植橡膠,預期第10年會有正面現金流。
李金謀也說,目前北方氣候嚴寒,須緊密監督,一旦有任何緊急需求時,可隨時準備投入加產。
促檢討天然氣新建議
林偉才預計7月1日起的天然氣價格調整將是漸進式的,不會對膠手套業構成太大衝擊,而膠手套業也可把所增成本轉嫁客戶。
他不認同大馬氣体(GASMSIA,5209,主板貿服組)供應天然氣的新建議,這只對單方公平,並不是恰當的建議,在膠手套業公會與大馬廠商公會反對下,希望可以收回和檢討有關建議。
大馬膠手套業公會已經呼吁同業勿簽任何協約,上述“接收供應而付錢"的協約並不公平,業者需對過多天然氣付附加收費,並認為這高度難以實施。
另外,他也希望州當局改善水供,這對工業與商界不利,希望各方快速協商解決問題,以免影響雪州與大馬的發展。
“作為應急措施,集團只好抽取地下水與循環水作為用途,希望有關方面正視水供短缺問題。"(星洲日報/財經)



你看見了什麼?
在這樣的經營環境下,且看看他會採取什麼手法維持公司的競爭能力
1)最低薪金制,薪資成本漲50%
2)天然氣津貼取消(價格調整從7月1日起)
3)預見市場開始擴張
4)美元匯率,原料價格穩定

應對策略:
1) 進一步擴產以應對賺副低落的利空
2)採高產量,第賺副策略
3)怡保萬津工廠第二階段擴充,吧生新廠分別20條生產線和16條生產線,預計4月,6月,8        月,投產,預計年產量達到451億隻手套
4)自動化產能(已經完成15%)
5)在印尼已收購3萬零772公頃土地進行樹膠種植,將在今年10月進行第一階段種植
6)產品漲價3%~5%,是個別產品而定

訊息
1)生產線使用率達75%,算是高峰期(接近H1N1時的產能使用率)
2)佔大馬手套出口總額40%~50%
3)產品漲價3%~5%,是個別產品而定,預計顧客可以接受,因相關顧客近年來也出現薪金調漲
4)亞洲的中國、日本與印度仍是未來具吸引力的市場,尤其是日本需求的潔淨室手套,賺益更高;正在探討如何擴大中國市場,已在印度南部開發市場,將深入北印度市場,中東客戶不斷增長,非洲在保健醒覺後,市場前景佳。

啟示:在全球市場不斷開放下和各國衛生意識不斷提高,手套業前景一片光明,加上對於一些大國來說手套只不過是雞肋,棄之可惜,食之無味,因此,也可以排除他們會進來的意願了,加上發展一個新的產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(馬來下之前就是花了很多資源在手套業才有今天領先的地位),唯一可惜的是必須面對原料的壓力